新春走基层丨海太“守隧人”
春节期间,在海太长江隧道施工现场,为了工程有序推进,不少建设者坚守在一线。
海太长江隧道是国内距离最长、断面最大的水下盾构隧道。作为江苏省“十四五”交通强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它的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完善交通路网结构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作为海太长江隧道工程的设计、监理单位,铁四院承担着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使命。
春节期间,监理人员们的工作内容并没有因节日而放松。相反,他们要更加警惕,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每天,他们都要进行巡查,检查各个施工环节是不是满足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海太总监办现场监理工程师向攀正对照设计图纸仔细核验每一个细节。一年多来,向攀和同事们每天穿梭于项目的各个工点之间,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和检查,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同时,他们热情参加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审核,为工程提供专业化的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不管炎热寒冷、风吹雨淋,我们从始至终在现场,这样才可以及时与实施工程人员沟通和协作,及时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和建议。”向攀说。
蔡福全是项目总监办副总监,去年9月4日,蔡福全从武汉来到海门,参加海太长江隧道的建设。半年来,他每天穿梭于项目的各个工点之间,提示警醒我们规范操作、安全生产。
为了项目按照进度顺利开展,今年春节,蔡福全选择留在海门过节。“我们每天在工地上巡视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所有建设在安全的状态下开展。”
目前,海太长江隧道进入基坑开挖阶段,全长945米,共分为42道开挖流水段,开挖最深处约32米,相当于10层楼房的高度。敞开段、明挖暗埋段、后续段和工作井深基坑开挖控制(含表层土)完成设计50%,钢支撑架设等围护结构完成设计50%。
向这些坚守在海太长江隧道工地的监理人员致敬意!同时,也祝愿海太长江隧道早日通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