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山岭交通隧道的勘测设计、 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 围岩分类与围岩压力、 衬砌结构的设计与计算、 隧道施工方法与工艺、 新奥法理论与技术、 高速铁路隧道的基本知识、 隧道的营运管理与养护维修等。
本书主要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选修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的教材, 还可用作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的设计、 施工和科学研究的专业方面技术人员、 大专院校师生、 短训班学员的参考书。
我国是一个多山地带国家, 由于隧道有缩短线路长度、 提高道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以及在国防意义上的隐蔽性等优点, 因此, 我国的隧道工程一直比较发达, 至今隧道总长度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 我国当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的建设, 能预见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必将修建大量的铁路、 公路、 市政交通隧道。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已经过了几次大的调整和合并。与此同时, 隧道工程在设计理论、 实施工程技术等诸多方面都比十多年前有了较大的发展, 这些新的理论与技术发展亦应及时反映在教材中。本教材就是根据我国本科专业实施通才教育和隧道工程的发展实际状况, 重新进行编写, 以便对专业知识进行充实和更新, 使之适应新的经济建设形势条件下对隧道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
隧道工程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很广泛,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与公路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 就国内外交通隧道工程的发展、 勘察、 结构设计与计算、 施工方法与工艺、 新奥法理论与技术、 营运管理与养护维修等方面, 均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尤其是目前在交通隧道工程建设方面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发展亦做了专门介绍, 如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技术、 高速铁路隧道、 新型隧道结构类型等。
本书由中南大学的彭立敏和刘小兵两位主编, 参加编写的有彭立敏(绪论、 第2章、 第9章、 第11章、 第12章、 附录和第3章第2节部分内容); 刘小兵(第1章、 第3章、 第6章、 第10章、 第13章); 施成华(第5章、 第7章); 王薇(第4章、 第8章)。全书由彭立敏负责定稿。
本书主要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选修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的教科书。它还可用作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的设计、 施工和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 大专院校师生、 短训班学员的参考书。
本书于2003年第一次出版。本次再版时除对各章的文字内容进行校订处, 根据近些年隧道工程的理论与技术进展, 对部分内容做了增减, 如统一了公路与铁道围岩的分级标准、 增加了隧道工程风险管理与评估、 喷锚支护与监控量测的新技术等。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仅十年之久, 它是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调整后的一个新兴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与建筑工程、 交通土建和岩土工程等传统专业相比, 在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有较大的区别, 以“厚基础、 宽口径、 强能力”作为学生培养目标, 理论阐述以“必需、 够用”为原则, 侧重定性分析和实际工程应用。
鉴于我国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不统一的现状, 大部分高校将土木工程专业分为几个专业方向或课程群组织教学, 本套教材是在调查十几所高校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编委会成员均为长期从事专业教学的资深教师,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水平。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训传授和科学体系严密性的传统教学思想, 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结合现行的人才培养计划, 做到理论阐述以“必需、 够用”为原则, 侧重定性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扩充工程信息量, 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
土木工程领域范围广, 行业标准多, 本教材注重专业基础理论与规范的关系, 重点阐述规范编制的基本理论、 方法和原则, 适当介绍土木工程领域的新知识、 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以适应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和应用, 综合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优势, 提高教学效率, 在编写文字教材的同时, 配套编写多媒体教案和相关计算软件, 使学生适应现代计算技术和提高学生自我训练的能力。
根据我们国家土木工程最新设计与施工规范、 规程和技术标准编写, 体现了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 内容精练、 叙述严谨。采取逻辑关系严谨、 循序渐进的编写思路, 深入浅出, 图文并茂, 文字表达通俗易懂。
希望本系列教材的出版, 能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建设, 为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水平人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