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喜报!中铁大桥局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屹立于南中国海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历经10年建设,大桥全长55公里,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通车。开通首日,习巡览大桥,接见建设者代表,并亲自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创下了桥梁建设的多项“第一”:大桥设计常规使用的寿命为120年,是目前世界上桥梁设计使用年数的限制最长的大桥;大桥建设是粤港澳三地首次统一使用国际建设标准;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跨海集群工程,大桥建设取得外海隧-岛工程建设技术与标准体系、外海集群工程工业化建造技术与装备链、设计常规使用的寿命保障成套技术等5大创新成果,打破国际垄断,引领世界桥岛隧跨海集群设施建设技术升级换代,填补多项国内外技术空白。
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组合方案,22.9公里为桥梁,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6.7公里为岛隧组合;隧道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港珠澳大桥工程CB05标,是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三个土建标段中工程量最大、结构及形式最繁杂的标段。该标段工程内容有九洲航道桥、非通航孔桥及珠澳口岸连接桥、暗桥、互通立交等。
中铁大桥局参与的“北斗高精度实时融合监测技术与重大工程应用”科研成果,瞄准铁路、桥梁、大坝等基础设施安全服役与智能运维的国家重大需求,在变形观测、分析、评估和监测平台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形成了自主创新的北斗高精度实时融合技术体系与监测装备,实现了1毫米级、实时、自动、三维一体化变形监测,为基础设施安全监测提供了新模式。
在桥梁运维领域,推动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在实时、自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方向的发展,项目成果成功用于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虎跳峡金沙江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等20余座特大桥梁的健康监测,在武汉鹦鹉洲大桥涡振、阳逻长江大桥船舶撞击等突发事件中实现了全过程桥梁状态快速评估,提高了桥梁运维中的应急决策水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