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的“世界第一”
对于不会飞行的人类来说,小到溪流、沟渠、泥潭,大到海峡、山谷、密林,都是难以轻松逾越的障碍。而有一种建筑,以其特有的方式,成功突破了这些自然屏障,将原本遥不可及的两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种建筑就是桥梁。
生活中的桥多种多样:方便行人过马路的过街天桥、分流汽车的立交桥、公园里形态优美的廊桥和拱桥……
那么,最早的桥长什么样?桥梁都有哪些类别?中国的桥梁技术现在在世界上厉害吗?
《说文解字》中说:“桥,水梁也。”也就是说,桥的本义是在水上搭建的一根“梁”。书里还说:“桥之为言趫(qiáo)也”,这里的“趫”就是形容人走路轻快、矫健的样子。
想象一下,一个人蹚水过河,另一个人从桥上走过,桥上的那个人肯定更轻松、更快捷!
中国桥梁建设史可追溯到商周时期,那时候的桥梁主要是用木头做的,有梁桥和浮桥两种。
最初的梁桥只是简单的独木桥,就像一根长长的木棍放在河水上,人类能踩着它过河。
后来,跟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用石头替代竹子和木头来建造梁桥。在结构方面,梁桥也慢慢的变复杂,从单孔发展到了多孔,就像一条长长的有多个“肚子”的龙。
浮桥是全世界史籍中最早记载的桥,诗经《大雅·大明》中记载的“造舟为梁”,就是描述周文王(约前1152~前1056)娶亲时在渭河上连舟搭桥的情景。
早期人们还不会在水流湍急的河流中建桥,但是如果经常过河,每次坐船又不方便,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聪明的主意:把很多船连在一起,做成一座浮动的桥,让人类能安全地过河。这就是浮桥的起源。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地形、地质和河道特征都不一样。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根据当地的特点,就地取材,建出了各种各样的桥,有碇步、梁桥、拱桥、索桥、舟桥等等。
梁式桥以主梁为主要承担重量的构件,是我国古代出现最为普遍的桥梁,古时称作平桥。它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外形平直,非常容易建造。
拱式桥以拱肋为主要承担重量的构件,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拱桥由伸臂木石梁桥、撑架桥等慢慢地发展而成,在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外形都是曲的,所以古时常称为曲桥。
索桥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以索、缆等为主要承担重量的构件,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
浮桥指在并列的船、筏、浮箱或绳索上面铺木板而造成的桥。浮桥可用于人行、公路、铁路。其构造并不复杂,架拆也方便,但维修费用高。
中国桥梁建设历史悠远长久,技艺精湛,成就辉煌。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我国桥梁都有哪些令人瞩目的“第一”呢?相对高度第一“高”——贵州北盘江第一桥
北盘江大桥横跨贵州北盘江大峡谷,全长1300多米,让云贵两省紧紧地“手牵手”,当地人因此戏称它为“联姻桥”。该桥从桥面到谷底水面的高度达到565米,也因此成为“世界第一高桥”。它还荣获了“古斯塔夫金奖”,这个奖项在桥梁工程界被视为“诺贝尔奖”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