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
工程建设行业走好高水平发展之路,一定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更高水平工程建设能力,为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做好支撑保障。
作为中国石化专门干油气工程建设的企业,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对标对表找准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实施路径和具体措施,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担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工程建设力量。
从宏观层面看,工程建设行业必须勇担时代重任,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支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能力,担当党和人民可信赖的“大国重器”,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大国工程”。
从行业层面看,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下滑,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更加重视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工程建设作为传统行业,必须主动适应政策和发展环境变化,聚焦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方向,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更安全、更优质、更高效、更智能的精品工程,实现“老树发新芽”。
从企业层面看,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在行业快速地增长期,不少工程建设企业管理粗放,过度依赖资源投入,盲目铺摊子,同质化竞争严重。当前,行业格局深度调整,倒逼工程建设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大力延链补链强链,增强高端产业和服务供给能力,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带动业务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一是以建设模式转型实现固链强链。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围绕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建设,推进传统建设模式转型,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本质安全水平,引领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油气快速高效建产提供支撑。
推进标准化设计。结合不同类型油气藏特点、不同类型站场、装置和设施,统筹考虑采购、建设、交付、运营、检维修等环节,以工程全生命周期性价比最优为原则,形成可复用的标准化设计定型文件,并在工程建设中不断优化提升和迭代升级。标准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设计效率,保证设计质量,从源头保障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建立了油田、气田、储气库、长输管道、新能源等12类工程的标准化设计定型成果,平均设计复用率达到61%,设计周期压缩28%。
开展标准化采购。基于标准化设计,推进同类型设备物资的技术要求、质量验收检验等标准化,完善适配不同类型项目的主要物资清单,形成统一的采购技术标准,积极培育战略供应商,提升工程建设物资供应效率和质量,为重大项目快速建成达产提供支撑保障。
实施模块化建设。加强设计、预制、施工一体化管理,推行以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化建设,坚持“能够工厂预制的不到现场制作,能够模块化的不零散做,能够机械化自动化的不人工做”,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组织优化推演,实现工程建设从建设安装向制造安装转变,工程平均工厂化预制率提高75%,施工周期压缩22%。
二是以数智化转型实现升链延链。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主动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与工程建设全过程、全要素融合,促进业务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并向工程运营期延伸,实现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智化建设运维能力,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促进全链条提质增效。
推进设计阶段集成化。深化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应用,推动传统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转型,实现跨地域、跨专业协同作业与设计成果数据级流转,为设计数据向建设期、运营期延伸应用和价值挖掘奠定基础;系统自动实施碰撞检查,显著提高设计效率与设计质量,实现“所见即所得”。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的深度应用,从源头提升了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水平,为行业技术革新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推进建设阶段数字化。现场管理上,开发智能工地系统,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围绕“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以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提升现场工作效率、管理效能和决策能力。安全管理上,综合运用视频AI监控、周界保护、智能广播监控等技术,预警施工区域异常行为,保障现场作业安全。质量控制上,研发焊接智能管理系统,采集焊口关键参数,及时预警不规范行为,保障工程质量受控。施工装备上,积极地推进焊接机器人研发,实现焊接作业由自动化向智能化迈进。工程交付上,建立数字化交付平台。
推进运营阶段智能化。基于工程建设期数据,深入挖掘数据资产价值,结合工艺流程机理与三维模型,搭建数字孪生平台,真实模拟油气田的生产环境,实现工程建设服务向运营阶段延伸。
三是以绿色化转型实现补链拓链。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围绕油气清洁高效开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拓展绿色产业,努力答好“既要能源安全又要绿色发展”的时题。
在绿色工程建造上补短板。把绿色理念融入工程设计,加强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技术应用,积极打造绿色低碳标杆项目。深化绿色工地创建,统筹“四节一环保”,妥善处置施工中产生的废物、污水、泥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控制施工噪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打造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环境友好型工地。承担建设的胜利油田东营原油库成为国内首座“碳中和”油库。
在绿色低碳产业上拓赛道。围绕油气核心业务领域,推动传统产业与绿色低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布局清洁能源、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战略新产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支撑油气清洁开发,服务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不断开辟新赛道。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先后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首条百公里级二氧化碳输送管道,积极地推进“西氢东送”管道项目落地。
一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认真领会习重要讲话精神,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处理好立与破、取与舍、稳与进、快与慢的关系,引领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学技术创新为牵引。科学技术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求。工程建设行业要围绕项目安全优质高效建设,聚焦工程全生命周期,加强现代工程技术创新,着力突破重点“卡脖子”难题,加快将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到工程建设项目上,形成现实生产力和行业竞争力。同时,要坚持以科学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发挥核心主业带动作用,积极延伸产业链,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开辟发展新赛道。
三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以数智化转型为抓手。发展数字化的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至关重要。工程建设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牢牢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潮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进工程建设全方位、全链条、系统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消除行业发展瓶颈,实现提速、提效、提质,让传统工程建设行业在数智赋能中焕发活力。
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以体制机制优化为动能。要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方向,优化管理架构,压实专业责任,消除阻碍资源流动的壁垒障碍,增强外部资源整合能力,支撑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要优化创新激励机制,探索“揭榜挂帅”“赛马”等创新攻关模式,对创新人才充分授权,探索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机制,全面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