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主要及分管负责同志在重大活动、重要节点或紧急状况,亲自指挥调度、现场督导检查;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多途径加大宣传,对县区和重点企业组织帮扶指导。
精准消除事故隐患。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制发《关于严格房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的通知》,建立“一个台账、一个清单”,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原则,由隐患交办单位落实安全风险隐患整改验收、闭合管理职责。聚焦基坑工程、高处坠落、建筑起重机械等事故多发类型,分阶段开展“小切口”专项排查整治,以“逐企业、逐项目、逐设备”标准,每季度开展一轮全覆盖精准排查。多渠道宣贯《安徽省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引导社会公众了解、发现、举报安全生产隐患问题。定期组织研判重大安全风险和滚动排查重大事故隐患。
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先后2次召开专题推进会,协调解决难点和问题,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尽责。成立督导检查组,全面自查督导,精准统计、及时掌握隐患排查整治情况;成立专班实行周调度、月通报跟进问效,推动专项行动不断走深走实。印发《关于启用工程建设项目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动态核查系统的通知》,按月通报、狠抓落实,联合市委督查考核办对县区制度落实情况督查,加大问责力度,以查促改。全面实施“施工安全日志”等制度,规范关键岗位人员的履职行为。推行建筑起重机械“五位一体”管理模式。
全面提升监管效能。推动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数字化转型,建立淮北信息员库,落实安全生产信息员工作制度,组织信息员培训,督促信息员认真履职。完成建筑施工公司安全生产许可证、建筑施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合格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和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证换发电子证照,并逐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深入推动“四个工地”项目试点,2022年以来,全市公布18个“红色工地”试点项目、26个“绿色工地”试点项目、12个“智慧工地”试点项目、26个“智安心工地”试点项目。
严厉打击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开展全市建筑市场明显问题专项整治,加大安全生产违法案件移送力度。对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企业和个人,采取约谈、通报批评、差异化监管、信用惩戒、停工整改、移送处罚等措施追究相关的单位和人员的责任。通过查处一批、整改一批、教育一批、警示一批,倒逼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全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记者詹岩通讯员钱良汉)